您现在的位置: 川木香 > 川木香入药 > 正文 > 正文

郑剑夫嵊州根雕刀尖辟蹊径,朽木化神奇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4/4/6 14:19:00
山东白癜风医院 http://www.xxzywj.com/m/
浙江24小时-钱江晚报通讯员杨晴雁匠人:郑剑夫,年生,浙江嵊州人,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,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技艺:嵊州根雕和古沉木雕创作工序:清理、立意、构思、打坯、精修、打磨、上光、命名等八道大工序。制作时长:根雕作品《一百零八将》耗时6年《一百零八将》之《武松》走进位于嵊州黄泽镇的郑剑夫艺术馆,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稳的木香,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。饱经风霜面壁的达摩,洞察世事的罗汉,笑口常开的弥勒佛,雍容华贵的仕女,云遮雾罩的山水,聪慧活泼的孩童,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。郑剑夫是全国根艺界的领军人物,又是浙江树根雕的拓荒者,更与多名嵊州根雕从业人员一起,擎起了嵊州特色的浙派根雕大旗。郑剑夫从小喜欢与艺术相关的东西,尤其是画画,整天沉缅于其中。初中毕业后,进了嵊县工艺美术厂,有幸拜在厂子里的老艺人周喜老师傅门下,在老师在悉心指导下,短短几年就由学徒成为厂里的技术能手。郑剑夫后又跟随师傅去东阳的怀鲁木雕厂当技术老师,并在之后的十多年间,一直在全国各地的木雕工厂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。通过不断的积累,他慢慢形成了自已的技艺特点,将嵊州的传流花板雕法、仿古木雕,东阳的木雕技法,还有福建的根雕技融通为一体。《飞天》年的一天,郑剑夫在剡溪江畔捡拾到一段黑乎乎的木头,他用其中一部分雕刻了一尊《达摩》并参加嵊县工艺美术精品展,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金奖。后来,郑剑夫得知这块黑乎乎的木头在民间被称为“阴沉木”,是经过地壳运动,沉于水土中的树木。经历了岁月的磨砺、浸泡、脱脂、生化,沉木不断自然优化,吸纳了山川之灵气,凝聚了日月之精华。可谓一木一文化,一木一世界。郑剑夫给这种富有“沧桑感”的木头取了一个更加有韵味的名字——古沉木。由此开创了古沉木根雕。古沉木雕《善缘》与普通木雕不同,古沉木雕顺其自然,突出天趣,重在创意,奇巧取胜,达到雅韵天成,尽显写意之风。往往工匠根据木材有感而发,顺势而雕,作品更为洒脱。郑剑夫具有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能力,经过绝妙的构思和精雕细刻,赋予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朽木以生命。伴随着淡淡的木香,每一个来到郑剑夫根雕展厅的人,都会惊叹于这些艺术品,久久不愿离去。古沉木雕《大开觉路》古沉木雕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,在创作过程中既有一般艺术创作的共性,又有其特殊性,既有相当的灵活性,又具有基本的规律性。古沉木雕分为清理、立意、构思、打坯、精修、打磨、上光、命名等八道工序。《梦回唐朝》命名是给作品锦上添花的一步,作品的命名是作品立意的文字体现,直接反映着作者的文化层次和审美境界。优秀的命名不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,更能提升作品的内涵和层次,使作品“身价百倍”。《西湖旧梦》而作品《西湖旧梦》灵感来源于白蛇传说,以中国画的写意结合圆雕与深浮雕表现形式,达到虚实相生,错落有致,使整件的作品具有画面般的灵动感,雕与不雕过渡得体,不留刀凿痕迹。郑剑夫从艺四十多年来,不仅传承了根雕技术,还发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。他的徒弟早已遍布全国,有的已是省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。《乐》他的人生就犹如手中的根雕,经历了岁月的雕刻,焕发出绚丽的光彩。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chuanmuxiang.com/cmxry/3455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川木香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

    冀ICP备2021025554号-2